中国报道讯(通讯员黄志禄)6月11日,来自福州、南平、三明、泉州、厦门、漳州等地市古琴协会的琴友代表,齐聚福建省文学院,参与龙人福琴文化展演暨纪念古琴艺术申遗成功20周年活动。本次活动由福建省文联指导,由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福建省文学院主办,由福建省古琴协会、龙人古琴文化村、福建省民协古琴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共同承办。
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王宁,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曾章团,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吴维敏,福建省文学院院长钟红英,福清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彤,龙人古琴创始人、福建省民协古琴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任谢建东,福建省民协古琴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秘书长吴晓凌,福建省古琴协会会长、福建省民协古琴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副主任张俊波,龙人古琴文化村总经理、龙人艺文学校董事长谢宗煌,福建师范大学郑衡泌教授、陈文龙教授,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的马达教授、陈雅先教授等领导、嘉宾莅临。
活动在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曾章团的致辞中拉开序幕。曾书记在致辞中指出,福建有着深厚的古琴文化历史,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代表性人物。到了今天,福建古琴艺术在八闽各地蓬勃发展,是闽派特色文艺的生动实践。并勉励在场琴人,奋发有为,肩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在《福建琴人史料辑录》发布会上,福建省古琴协会会长张俊波在发言中谈到,福建的古琴文化。其发源于五代,萌芽于宋,在明清时期非常盛行。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出现众多古琴名家,以三坊七巷为例,出现过的琴人有“五子登科”宅第的郭同甫,文儒坊大光里的何振岱等等。《福建琴人史料辑录》收录从五代到民国时期福建琴人的史料。通过查找正史、方志、琴谱、墓志、别集、报刊等材料,在《历代琴人传》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福建琴人的数量、人物事迹。
赠书仪式
最后,活动特邀来自南平、三明、漳州、厦门、泉州、福州等地市的琴家代表,带来八闽琴人音乐会,共同演绎经典的《梅花三弄》《流水》《渔樵问答》《平沙落雁》等古琴曲,以纪念古琴艺术申遗成功20周年。坊巷之间,琴音袅袅,心旷神怡。
龙人福琴文化展同期举行,将持续至18日。展览集中展出龙人古琴创始人、斫琴家谢建东设计并斫制的龙人福琴系列,旨在解码福建“福”文化,以琴颂福。此次展出的“洪福齐天”系列,在琴面上镌刻有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清世宗雍正、清高宗乾隆五位嗜琴皇帝“福”字御笔。五福呈祥系列,以伏羲式、神农式、仲尼式、蕉叶式、净瓶式为主,在琴面低头处,分别镌刻五位嗜琴皇帝“福”字御笔,在琴背龙池上方分别镌刻有“遐福”“祈福”“贻福”“景福”“万福”二字琴铭。
2003年,“古琴艺术”被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国古琴的声音,这几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改变了古琴日渐式微的命运。
传承古琴文化艺术的风雅神韵,守正创新,用古老的音乐艺术,谱写壮美的时代华章!
责任编辑:高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