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滚动播报: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城市与风险治理”

——第五届城市文化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0-06-22 15:41:16 推广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北京6月21日讯 6月20日,北京市党建研究会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城市与风险治理”——第五届城市文化发展高峰论坛成功召开。本次论坛采取网络会议的方式进行。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唐立军在论坛致辞中指出,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相伴而来的是城市风险的增加和城市治理难度的增大,必须关注并处理好人口高度聚集、经济集中度过高、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城市功能过分集聚、社会领域问题集中凸显等问题。

北京市党建研究所所长王大广在致辞中说,历史上的大都市都是因人聚而兴,但也往往因人聚而衰,城市风险问题研究的核心是人,要善于通过分析人的诉求来寻找相应的破解之道。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开展了深入交流研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沈湘平主持论坛并作总结发言。

“城市与风险治理”——第五届城市文化发展高峰论坛

城市及其治理的宏观分析

德国汉学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大卫·巴拓识谈到,一个城市最重要是全体居民的幸福感及其对城市的归属感,中国的城市还应在释放居民创造力、提高生产力、提升教育水平上下功夫,把传统艺术、思想、哲学理念转化为城市治理新的思考模式。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务长吴剑平认为,城市治理的核心是增强和保持城市活力,具体路径是探索共商共治的治理模式、打造城市创新文化、整合城市和市民的目标、发挥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市委党校副校长袁吉富认为,现代城市的运行逻辑具有系统集成性,城市治理要树立系统思维、风险思维和前瞻思维,以平衡各种关系,推动城市良序发展。

城市风险治理的理论思辨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忠指出,城市社会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类进步过程中、拓展新领域过程中必然遭遇的东西,很大程度是人类的决定、行为导致的对不确定性的触发和新的不确定性的打开。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杨雪冬认为,城市的聚集性、流动性、联动性,在某些情况下会由优点变成城市治理的弱点,应当利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认真梳理城市的发展变化、城市治理存在的短板和漏洞。

中央编译局研究员薛晓源认为,城市风险治理要真正建立“风险文明”观念,通过提高时间意识、空间意识、反思意识、总体意识、前瞻意识、风险意识,来化解即将来临的风险、危险和危机。

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风险及其应对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生态研究所所长刘耕源指出,快速城市化正在与环境和资源发生矛盾,南方城市表现为更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北方城市表现为更严重的大气污染、垃圾污染以及能源消耗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杨典提出,中国没有发生过真正的金融危机,但是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极其深刻,要防止金融风险转化为政治社会风险。

雁栖湖健康发展论坛执行主任陈剑认为,北京目前已经成为收缩性城市,这使北京面临经济增长放缓、城市发展活力不足、京津冀发展乏力、城乡融合减缓等风险。

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谈到,风险管控是人类面向未来的核心科学,要用科学方法、敬畏态度、前沿技术去化解城市潜在风险,设法构建一个超低风险型的超大城市。

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孙宽平强调,应对风险的关键在于社区,具体来说,要使党组织成为社区建设共同体的核心、搭建居民民主协商的平台、推动法治和德治相结合、重视人的工作和技术、完善多方参与协同的平台和机制。

新冠肺炎疫情与城市风险治理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武廷海表示,这次疫情对中国传统的城镇化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化危为机,重新思考城镇化的目的、任务、动力机制和治理手段。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毛寿龙认为,疫情促使人们从秩序维度来思考城市风险治理,要取长补短,辨证地看待自由的边界,进一步提高应对未来未知的疫情及风险的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谈到,此次疫情像一个“激发器”“加速器”“牵引器”,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演绎到一个极致,我国和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疫情时代”。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教授林拓认为,后疫情时代的风险治理要聚焦韧性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发现和阻断风险、信息传导、互助保障和疏导修复等功能。

本次论坛达成以下共识:一是作为开放、系统集成的复杂巨系统,城市集中、蕴藏、激发、放大了风险,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的风险问题。二是城市风险治理必须要有宏观战略和具体策略,总体性和精细化不可偏废。三是城市风险治理必须以人为本,城市风险治理为了人,也必须依靠人。四是风险可以治理,但是不可能消灭,城市风险治理特别需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树立责任意识。

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袁吉富、市社会科学院首都综治研究所所长袁振龙、市党建研究所信息处副处长李琰、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程光泉分别主持了各阶段研讨。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