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淅川地域文化,打造淅川文化名片,6月6日,淅川县举办“弘扬传统文化 建设文化淅川”研讨活动,邀请淅川籍在外工作的文化名人走进淅川,踏访家乡文化热土,探寻家乡文化印痕,调研考察淅川文化建设情况。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刘先琴,河南省政协委员、大学客座教授彭显文,度学创始人、北京市海淀区科协主席李云飞,上海交通大学改革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媒体与传播学院国家文化与旅游产业基地副主任、教授江凌,深圳市委党校副教授王定毅,河南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淅川东风大渠文化石碑长廊创作者刘炳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法制报社长助理吴元成,南阳师院楚汉文化研究专家唐新等专家学者参加研讨,淅川县领导卢捍卫、邵书燕、张平、王建刚先后陪同。
专家团一行先后走进渠首大坝、九重村村部、汤山湿地公园、丹江水库、淅川县博物馆、东风渠碑廊、县一高、同人公园、崇德公园等地调研考察,为建设文化淅川献计献策。
在当天晚上召开的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热烈讨论,踊跃发言。“要守住淅川文化的根与魂、把握住淅川文化最有价值的东西、南水北调移民文化、工业发展中的文化精神”、“要有文化符号、文化地标”、“用建筑来诠释文化、文化要有主题、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桥梁、街道命名要将文化融入进去”、“发挥独特优势,打造具有中国风格、全球价值的文化科技旅游体系”、“文明古县、移民新城”、“文化创意、红色文化建设”……大家各抒己见,用专业的视角和全新的理念对“弘扬传统文化 建设文化淅川”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县委书记卢捍卫说,一个地方没有文化是不行的。淅川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对于文化的挖掘是淅川县最大的资源,也是淅川下一步发展的方向。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淅川县的基础设施存在短板,优先进行城市建设,发展教育公共卫生事业,是淅川县近年来的工作重心。如何挖掘历史文化,如何让文化浸润影响感染下一代,让孩子们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茁壮成长,下一步,要补足文化发展的短板,将城市建设与文化发展融为一体,多出精品,将淅川文化在一个个项目建设中恢复过来。大家的发言对于淅川下一步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很多灵感和思路,我们将认真吸收、消化和运用,以此提升淅川文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活力和作用。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