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 摄
12月22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中国经济周刊》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经济论坛,在人民日报社举行。
本届论坛以“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为主旨,深入分析我国企业当前面临的全球经济形势,探讨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力量源泉,寻求中国企业与全球伙伴共生共享的成长之道。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出席论坛并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中国证监会首席律师焦津洪、广东坚美铝业董事长曹湛斌等发表主旨演讲。
主论坛大气磅礴,三场分论坛同样精彩纷呈。
“发展先进制造业 振兴实体经济”分论坛聚焦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副主任邢怀滨、上海张江高科董事长刘樱、中控科技集团创始人褚健与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马跃等各位与会嘉宾为我国2019年制造业的发展打出了高分。
“科技创新驱动行业变革”分论坛上,百融云创董事长、CEO张韶峰做主旨演讲,中国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特聘专家钮文新与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局长陈伟刚,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学术成员纪敏,腾讯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韩开创、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重点讨论了我国当前金融科技对行业的推动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企业发展”分论坛上,来自国家部委、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江苏溧阳市、湖南蓝山县等各级政府机构介绍了各自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硬招”、“实招”,谈到了自身对营商环境的感受,也提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加快培育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在致辞中指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顶梁柱”的巨大作用。宏观经济结果来自于微观企业运营效果。企业活则市场活,企业好则经济好,企业强则国家强。我们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培育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方江山表示,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我们既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我们要把时间当做“练功房”,用心用力用情打造高质量产品,涵养更好的文化品性、更强的用户粘性和更持久的发展韧性。要牢固树立全球视野、全局观念、全流程意识。
方江山表示,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我们既要讲战术,更要讲战略。既要从战术上清醒地看到我国企业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又要强化战略思维、保持战略定力,从战略上充分认识到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持续深化的对外开放进程中,我国企业经过实践检验、经过时间检验、经过市场检验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方江山表示,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我们既要看趋势,更要看规律。把握中国企业从参与“垂直分工”到参与“水平分工”、从实施“偏向开放”到实施“全面开放”、从发掘“政策红利”到发掘“制度红利”的新形势,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全面跃升世界一流,让中国服务、中国工艺、中国标准、中国企业治理模式不断引领国际潮流。
方江山进一步强调,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我们既要做生意,更要做生态。要激活敢想敢闯敢拼的企业文化,想方设法营造氛围,为企业稳步发展提供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成长舒适度、发展稳定度、人才支持度和资源保障度,大力弘扬传承精神、工匠精神、职业精神、专业精神,保护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主旨演讲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立足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步伐。
陈肇雄表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动能强劲。移动通讯技术实现了从2G空白、3G跟随、4G并跑到5G引领的重大突破。我国已经有十家互联网企业进入全球市值前30强,形成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型企业。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壮大,2018年,中国综合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1.3万亿,占GDP比重超过1/3,成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化水平也加快提升,2018年中国服务业、工业、农业数字化渗透率分别是35.9%、18.3%、7.3%,这些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动能不断释放,从补课、普及到示范,引领了数字化转型格局加快形成。
中国证监会首席律师焦津洪则从资本市场的角度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在全球的地位。焦津洪说,十三五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群体不仅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也明显提升,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日益凸显。截至目前上市公司已接近3800家,总市值约56万亿,分别位列全球第三位与第二位。上市公司涵盖了国民经济全部90个行业大类,有4成以上的公司属于战略新兴产业,囊括了7成以上国内500强企业。
从全球来看,焦津洪表示,在福布斯发布的《2019年全球2000强上市公司榜单》中,境内的上市公司达到178家,在前10名中境内上市公司占据了半壁江山。
我国铝业龙头、广东坚美铝业董事长曹湛斌用我国铝业的实际例子表明了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曹湛斌介绍,2018年,我国铝的产量达到3659万吨,占世界57%,中国铝产品出口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达521万吨。中国铝加工业已经连续13年居全球第一,行业技术装备水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堪称世界铝加工的博览馆,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形成了以中国铝业、山东魏桥、南山集团、广东坚美等一批企业为代表的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百亿级、千亿级的综合铝业集团。
“在铝的产品延伸应用及工艺技术方面,绝大部分的领域,中国引领世界,如超高建筑用的铝幕墙、高铁、太阳能等领域。”曹湛斌说。
供给侧改革多个万亿级大红包为中国企业赋能
在论坛上,诸多重量级嘉宾的共识是,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国企业也进入全球竞争的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在多个领域的深化改革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给中国企业不断赋能。
在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分别从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开拓服务贸易领域、农民工落户城市、延长女性退休年龄、降低运输成本等多个方面的供给侧改革做了深入分析,提出每一个方面的改革都有望带来万亿级的红利。
黄奇帆认为,供给侧的改革是结构性的改革,是长周期经济发展的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是基础性制度的改革,一定是体制、机制的改革,会产生生产力发展的红利。
不论是哪一方面,释放的都是超过万亿元的改革红利,无疑会推动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发展先进制造业 振兴实体经济”分论坛,同样聚焦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与供给侧改革。
关于供给侧改革,曹湛斌认为,企业只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去做,主动适应压力,实现转型升级,未来的潜力是无限的。
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副主任邢怀滨表示,总体来看,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制造业产业生态当中,正处在从中低端到中高端爬坡过坎的阶段,而提高创新能力是关键,一批重大的科技创新项目,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水平提升,大飞机、集成电路制造装备、核电等等都是如此。
中控科技集团是工业互联、智能制造方面的领军企业,其核心产品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市场份额已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公司创始人褚健认为,中国制造能力非常强大,如果下一步让几百万家的制造业企业,都能够享受到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好处,把工厂里面所有的数据、所有的设备、所有的生产过程,人员流、资金流等信息全部打通,中国制造业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动能。
上海张江高科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樱说,张江科学城是全国比较有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与生物信息技术集聚地,着力打造像热带雨林的生态,让大型、中型、小型,多元化、各种有活力创新的经济组织在生态里面共同生长。
金融供给侧改革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百融云创董事长、CEO张韶峰认为,作为新金融的重要生产力,金融科技基于现代科技手段,提升金融产品精准的定价能力,提升金融风控效率和效果,使得金融的投融资效果能够更加精准的匹配实体经济的结果、发挥需求,从而助推实体经济与数字金融的融合发展。在不远的将来,金融科技必将成为衡量中国金融业的重要指标,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动力。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我国要建立科创型国家,国家要在科学技术方面获得大踏步进步,成为全球科技的强国,科技金融显然会提供很好的支持。
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助力企业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企业发展”,是另一场分论坛的主题。我国自2014年开启的放管服改革为企业创造了越来越好的环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巡视员徐晓东介绍,我国从2014年3月份正式开启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从2014年的第96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78位,2018年上升到第46位,今年又上升到第31位。
对此,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常委伍志强的感受是,放管服改革扩大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地方政府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管理效能也大幅提高,企业则得到更加精致、精准的服务,解决了许多实际的困难。
江苏省溧阳市委副书记邵钦华认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只有法治的保障,才能使企业放心安全的经营。另外,政府要提升服务效率,第一时间提供及时、高效、周到、快捷的服务,给企业好的第一印象。
湖南省蓝山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赵忠辉介绍,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蓝山县走在全国前列,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保护企业的合法权利,使企业进得来,安得下,稳得住,能发展。
作为企业代表,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杨海东说,他2013年到广东佛山南海区创业,深刻感受到了当地在软硬件环境两方面给企业的帮助,南海高新区不仅从企业厂房建设、公共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方面给予支持,还在行政审批、人才引进落地等多方面提供了很多有力政策。
整场论坛高潮迭起,闭幕演讲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刚卸任中国医药集团和中国建材集团两家央企“双料董事长”职务的宋志平对全球竞争有着深刻的洞察。转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之后的他,在观察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时有了新的视角,在本届中国经济论坛上也带来了他老辣而独到的思想。
宋志平表示,只有强大的制造业,中国在全球才有竞争优势。下一步要迈向制造业强国,核心是制造业升级,无论是服务业,无论是高科技,无论是AI,无论是5G,都是围绕这个核心服务。
宋志平认为,制造业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要做到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服务化的“四化”转型,使我国的制造业变成新型的制造业。
论坛上,“2019中国创新榜样”名单正式发布。广东坚美铝业集团、百融云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湖南省蓝山县人民政府、佛山市南海区广东工业大学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江苏省溧阳市人民政府、一方函互联网有限公司、深圳市星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安徽省一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青岛沃隆食品有限公司、碧桂园集团等12家单位获此殊荣;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荣获“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榜样”。
编审 | 张 伟
责任编辑:马淼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