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音不仅是善、是爱、是德,从本质来讲,它首先表达的是一种美,穿越四千余年不绝于世的美。揭开附加在琴身上的太多厚重的文化内涵,用“复得返自然”的眼光看待古琴、感受古琴、传播古琴,“道法自然”的道家回归意识,造就着杨青先生洒脱阳光的飘逸性格和不拘尘法的音乐理念。
(一)琴的天人合一
杨青本性怀有宽以待人的随和,就如同是流水的品质,滋润他人,不报要求。正如流水的源于天、归于地,杨青也十分乐于到大自然中去释放生命,吸收感动。行走在山水间,步伐矫健而兴致勃勃的他,让人丝毫感觉不到这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者,他更像是一个身怀赤子之心的孩子,常常,因自然之美而心潮澎湃,为自然之美而以琴相谢,取自然之美而洗礼身心,怀自然之美而回馈琴音。
在他看来,所有艺术都是自然界的一种升华,一切人类的产物都源于自然,艺术家只不过是多了一份敏感,能够在自然中进行发现和提炼,使自然的美幻化和凝固在具体的艺术上。
比如古琴,琴身的构造上,有山(岳山)、有水(轸池、龙池、凤沼)、有龙(龙龈、龙池)、有凤(凤舌、凤沼)、有天(琴面)、有地(底板)、有年(琴长)、有月(琴徽)、有五行(五音)、有七星(七弦)、有六合(琴宽)、有天地人三才(泛音、散音、按音),这就是效法自然的结果,在一张琴上,融入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谢礼和尊重。“天人合一”的精神,就是在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可以说,弹琴的人,已经在一人一琴的系统里,自我实现着“天人合一”的境界了。
(二)琴的道法自然
而杨青在此之上,还强调着“艺术在大自然之中”的观点,他提醒着人们:与其斗室之内闭门造车,不如四海之内行云流水。
孩童般热心于游走山水间的杨青,发现了“自然寺”的奥妙。他说,任何一湾山水都是最好的寺院,可以有安详、有净化、有宁和、有信仰,名山名寺不独在名胜处,而就在能与人接轨了气息的自然之中。此中有真意,乃存天地间。
这也就是“琴心”了。寻找琴心,原来只在身边。琴的脉搏跳动在山水间、风雨里、日夜阴阳转合中,只要怀有“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安纯之心,琴意的表现和传达,就可以有大美而不需言,有大悟而不需声。杨青在自然行走间对于琴意的领悟,不仅促发着他面对世间的爱心,也完善着他面对音乐的琴心——向自然学习的心。琴就在山水之间,杨青认为大自然就是一张琴,所有湖光山色里发出的声响都是琴鸣。乐在天地中,天地人的融合,以琴为媒介,实现了琴意的亘古追求和现实对接。
弹琴时的手型,正如同一朵兰花开在古琴上,也有说法是仿照着五彩之凤落在梧桐树(因为古琴琴面多为桐木所制)上。无论取自哪种美好的意象,都是人类对于自然的崇敬和向往。所以杨青总是感叹,一个真正的音乐家要到大自然中汲取营养。“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是大自然为人心染上了美丽色彩,琴者才能在手下弦上,徐徐铺开音乐的动人卷轴。
(三)琴的顺其自然
杨青这种“道法自然”的态度,不仅是面对音乐,在待人上亦是如此。他对学生从来不强求,师从他学琴,无论老少都是在自然而然的进步中,快乐且陶醉着。就算是不解人事的小孩子们,也完全没有一般学习时的压力和负担,他们在乐陶陶的消化吸收里实现着音乐成长、人生成长、自我成长。
顺其自然,这是杨青“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教学智慧,他鼓励人们面对琴声释放和给养自己的心性。他一再说,手上有美妙音乐的人心中就不会太丑恶,琴音既已流淌在心中,那么“万物将自化”,随着与琴缘分的逐渐加深,每个人的理解和琴技,都将在心性的熏染中、在兴致盎然的乐趣中,自然而然提升了修为、超越了目标。
杨青用他自己的真切感悟,开发出的是习琴者自然天性中对美、对善、对古琴雅正悠远之音的向往,这使他的很多习琴不甚久的幼龄学生,都能屡次在大赛中名列前茅,而这些学生,又没有一个出自艰难苦涩的训练,都是凭借着对琴渐次升起的亲近,从从容容拥有了这份自然之灵、天地之声。
时代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前进,顺乎自然,杨青也提倡本时代该有本时代的古琴表达,不必一味拘泥在古曲的神圣光环下而裹足不前。更何况,所有的古曲也都是当时那个时代里的流行音乐,由于流传甚广才被载入史册,渐渐成为了经典古曲。那么,今天的流行歌曲,包括红歌赞歌、民歌小调、宗教音乐、戏曲曲艺、网络传唱、异域之声……也都可以融入古琴的七弦,翩然成曲,成为古琴音乐发展到今天,承前启后的一环。不盲目崇古,不逆流时代,这也是对自然规律的信奉和遵从。
不忘过去,不欺眼下,这是一种怀古纳今的眼界,杨青跟随时间对艺术的遴选自然而行。
而这份自然情怀,正是铮铮琴音流淌于历史的内在支撑,也是悠悠古琴传承至今朝的内质精神,更是芸芸众生向古琴世界迈进的畅行大道,亦是杨青先生用生命体悟的琴道琴魂。
担当天下的儒家精神、济世度人的释家情怀、崇尚自然的道家心态,这些风骨在杨青的身上融合出属于他自己的、光而不耀的色彩。(雅欣/文)
编后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杨青先生也曾多次在各种文化讲座中提出:“中国声音”是中国经典传统音乐,“中国梦”是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的伟大愿景。坚定文化自信,培根铸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这是我们的未来与使命。
所以,在本系列文章中,杨青先生将坚定文化自信,扎扎实实地融合在他的各类文化音乐会与他的书籍里,实实在在地融合在他的各种文化推广之中。
责任编辑:一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