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滚动播报: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国风

中国声音中国梦(二)

杨青 以真情为布施的慈悲心境
发布时间:2019-11-08 16:40:1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除了儒家知识分子的担当心理,杨青先生还具有佛家情怀的普渡心愿。他深感琴是善音,就以古琴为莲,希望把它的馨香散给更多的人,愿世间共受琴的福泽。

(一)琴的世间平等

对于学生,杨青从来不挑拣。甚至还格外关注向音乐朝圣而来的人群中,那些尤为弱势的群体,比如贫困学生,比如幼龄孩子,比如残疾人士。

杨青先生常常为这些弱势群体的心愿而流泪,在他接触到的学生里,有严重听力障碍的姐妹、有瘫痪不能起身的弱女、有贫寒无法支付学费与路费的稚童、有始终找不到老师入不得音乐之门的身残志坚的少年。而他从来都不吝奉献,从道义上、从经济上,给予需要琴声、需要琴心的人们,最大的帮助。他一直说,古琴存在着渡人的力量。

(二)琴的普渡众生

心正则琴声正,作为古琴教育家、演奏家,杨青先生深知琴境的高低源于心境的高低,所以他提出,人的第一大品德是善,而善的第一大举动就是爱的付出。

因而,与琴为伴的人,一定要心存真诚的情。情以鸣琴,情以爱人,杨青很早就把自己的网名取作“百姓琴人”,他就是坚持着一种信念:为社会做工作的人,不能不爱人民。“百姓琴人”,把琴和琴人都归属于万千百姓。

在社会实践中,杨青先生也曾深有感触,佛教、道教、基督教……很多宗教人士都爱琴,都认为琴的气质能与他们所信奉的宗教思想相合。其实,只不过是古琴与宗教有着相似的功能,都是在劝人向善。遭遇苦难,宗教是安抚精神的避风港;流连苦海,古琴是接引人心的一叶舟船。

所以,杨青先生认为,所有想学琴的人,说明他的心中已然向善。那么,无论他是老少美丑、是富贵贫穷、是健康残疾……都不能拒绝他走向善意。古琴以雅正之音渡了一代又一代人,渡到杨青本人也搭上了古琴的方舟,他就要把这份爱永不停歇地传递下去,用琴渡人,救赎所有的渴望与无助。

(三)琴的洗心向善

苦海渡人,以琴为舟。而面对纷争缭乱的大千世界,杨青还特别提出了用琴“洗心”的概念。洗心,就是心的净化。

杨青相信人心本善,纵是大奸大恶之徒也存有一念之善,许多人心中的善土只是被污浊尘封了。但每个人的心底还是都有琴弦的。古琴音乐可以把人的心弦拨动,由内而外震撼出的良音,将洗涤身心,渗透彻骨。

所以在传统社会里,“乐教”才被认为是如此重要,“乐”作为“六艺”之一,是君子养成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修养,不可绕行的路途,它引领人们,走向光明,走向心的明净。

杨青先生也正因此,才竭力地把能够“洗心”的古琴艺术递交给一人又一人。他坚信常听音乐的人心中会善, 一个称职的音乐工作者,就是在做着关于爱的传送。杨青的古琴传播事业,归根到底,是他的爱在传播。布施不是怜悯,是悲悯;不是同情,是深情;不是凌驾,是俯首。作为古琴的弟子,杨青先生就是这样诠释着琴的心愿,践行着爱的布施。

 

 

责任编辑:一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