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年来,作为我国独特的教育机构和学术机构,在历经辉煌、困顿和沉寂中,书院承担着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英才的重任。时至今日,如何挖掘书院更多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内容,充分发挥文化载体的传承功能,作为现代教育一个有益的补充,福建省龙人书院正孜孜以求地探索着。
龙人书院在漳州优秀的书院文化传统的哺育下成立,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龙人古琴文化村下设的重要机构。历史上,福建僻处东南一隅,漳州又位于闽之南陬,文化远较中原落后。不过在唐初陈元光开漳之后,中原文化在漳州迅速传播,书院亦随之产生,诞生了中国最早书院之一的松洲书院;南宋大儒朱熹知漳一年,使漳州文教事业复兴,并对此后的漳州书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到了明代,漳州名儒迭出,书院多所创建,明末黄道周所创建的邺山书院、明诚书院在全闽都产生了影响。清初朝廷采取抑制书院的政策,后自康熙起,历经雍正、乾隆、嘉庆各朝,漳州又新建或重修了许多书院,如龙溪的丹霞书院,长泰的登科书院,南靖的南胜书院等等,推动了漳州文教事业的进步。
松洲书院
书院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国家级森林公园天柱山山脚下。坐北朝南,山水分列两侧。山高水清 ,举与目会,含纳万象。目前,书院占地面积近200亩,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总体建筑布局为串并列式,一进为山门及荷花池等园林游息场所,二进为大门,三进为仪门,四进为讲堂,五进为藏书楼。从书院功能角度划分,设有讲堂、教室、百琴堂、藏书楼、龙人乐堂、远程教育录播室、录音室及客舍、餐饮等服务配套设施。讲堂为中国琴学及相关传统文化的讲学场所,用于举办名师讲座、学术报告等;教室为古琴技艺研习场所,用于举办古琴培训班、夏令营,琴道课程,海内外琴文化交流等活动。在讲堂东厢房,设有古琴文化展厅,展示古琴文化历史、古琴制作工艺、古琴制作体验、传世古琴等内容;西厢房则展示中国历代书院发展相关资料;龙人乐堂,借鉴传统戏台声学原理,精心设计,呈现纯净的古琴音乐,主要用于古琴音乐会的举办,可容纳180至200位听众;远程教育录播室,主要用于古琴及传统文化课程的远程教学,建设并丰富古琴及传统文化课程网络资源,使得传播更加便利。
福建省龙人书院
文化传承是书院存在的重要功能。优秀传统文化是全球化时代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中我们站稳脚跟的根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为此,龙人书院以古琴为核心,先后成立了学术委员会、中华孔子学会儒家乐教委员会,聚集全国文史哲艺、文化产业、音乐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先后邀请邓小南、陈来、葛兆光、王中江、卜宪群、彭林、修海林等先生莅临讲学,从各自专业角度,在国学的背景下,观照古琴文化;同时书院注重扩大古琴文化的影响,每年定期举办古琴知识竞赛、古琴文化节、音乐会等活动。2015年以来,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古琴文化走进厦门、漳州、福州等地市的80余所中小学,4万多名师生参与,把遗产交给未来。此外,书院以设立龙人古琴课堂、校企互设基地等形式,与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二十余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古琴人才培养、琴学研究等工作。2018年书院与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开展古琴教育方向校企联合培养项目,开设首期古琴卓越人才班。2019年,与闽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举办音乐学(古琴方向)成人本科继续教育,现已完成招生工作。
龙人书院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
打造文化传承、文明守护、文化创新和文化价值传播的空间,让学生的琅琅书声和礼乐教化激活书院的灵魂,成为区域文化高地,龙人书院将不断探索,砥砺前行。(志禄/文)
责任编辑:一婧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