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建东先生除了斫琴家、古琴制作非遗传承人的身份之外,人们还习惯将他称之为“村长”。
此“村长”并非行政区域“村”的村长,而是龙人古琴文化村的村长。关于古琴文化村的由来,这是另一段故事了。
谢建东先生曾经为了研究古琴制作,断了与周围的联系,一心沉浸在古琴的世界里。这一隐,就是十年。期间为了斫制出一张好琴,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部典籍,研究了多少张古琴,拜会了多少位琴家,虽然把古琴制作研究透了,但更明白古琴在当时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八九十年代的古琴,不像现在这么热闹,而是处在一个很落寞的境地,好琴难觅,一师更是难求。面对这样的境遇,谢建东先生觉得有着深厚文化历史的古琴,不应该湮没于故纸堆中,于是便萌生了为古琴安家的梦想。
古琴,不仅仅是一件乐器,除了音乐之外,它的身上承载着太多太多的中华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千百年来留名琴史的,绝大多数是文人士大夫,如孔子、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等。他们以琴修身、以琴言志、以琴冶心。古琴因而有了生命,有了灵魂,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哲学——琴道,有道可守的地方,才是古琴真正的家。
2000年以后,古琴的发展有着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是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当中,二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用古琴拉开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卷,向全世界推介中华文化。自此以往,古琴渐渐为世人所熟知。
恰巧,谢建东的一位当时在长泰县任职的朋友观看了奥运会开幕式之后激动不已,他知道谢建东先生在从事古琴事业,便告诉谢建东说:“我们一起来实现你的古琴梦想!”在朋友的盛情邀请下,谢建东先生多次驾车前往长泰考察,一路走走停停,漫无目的。他注重的是一种感觉,就像他对于古琴总有着一份不可名状的情
古琴村的老樟树
一次,他在一棵弄郁的古树下休息,眼前是一湾溪水,从山脚下汩汩而来。溪边一头老牛,埋头吃草,闲闲地甩着尾巴。远处,是斜斜的青山,几点白鹭缀在其间。谢建东先生的内心于是有了确定,就是这里了!
2010年龙人古琴文化村正式奠基,谢建东先生开始亲手打造梦想中的古琴家园:古琴制作坊、龙人书院、古老的大樟树、荷香馥郁的荷花池……一步一景,一物一情,无论是自然景物还是建筑小品,都透露着谢建东先生剑胆琴心的志向!
2010年12月18日龙人古琴文化村奠基
云天志向,山川襟怀。几年来,龙人古琴文化村在谢建东的经营下,逐步实现集古琴制作、琴学研究、文化传承、艺术传播、教育及游学等于一体,成为弘扬古琴文化的重要基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交流、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
2011年,龙人古琴文化村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
2013年,龙人古琴文化村被国家文化部列入中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2014年,龙人古琴文化村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5年,作龙人古琴文化村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全程入驻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向世界推介古琴文化。
2016年,龙人古琴文化村成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琴制作技艺保护单位,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闽派古琴保护单位;
2017年,龙人古琴文化村成为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
2018年,龙人古琴文化村成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生产性保护传承重点单位;
2019年,龙人古琴文化村成为福建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龙人古琴文化村
在一次采访中, 谢建东先生说“当下是个好时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好时代。加之国家对传统文化不断重视,让我们更有信心,把古琴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的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谢建东先生正一步一步地努力着! (志禄/文)
龙人古琴创始人谢建东
责任编辑:一婧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