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滚动播报: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

斧凿于天地之间(一)

龙人古琴创始人斫琴家谢建东
发布时间:2019-09-23 20:58:1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在中国,古代文人有四艺必修:琴、棋、书、画。而这居首字的“琴”,即专指的是古琴。古琴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它与众多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曾有过密切的交集,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故事。

斫琴家谢建东以手中的斧与凿,刻划着他的文化情怀与人生梦想。除了“斫琴家”身份之外,谢建东同时是龙人古琴创始人,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致力于打造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古琴文化的传承基地与交流平台。

在谢建东斫琴的生命旅程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世界,一个是古琴的世界。因为痴迷于古琴,他曾经换掉手机号码,只与家人和极少数的朋友联系,一心沉浸在古琴的世界里。这一隐,就是十年。春去冬来,为了斫制出一床好琴,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部典籍,研究了多少床古琴,拜会了多少位琴家。当时的亲人挚友不理解他要做什么。唐代诗人王维曾写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正是谢建东当年的内心写照——独自坐在林中弹琴,无人意会;或许只有天上的明月,才能映照出他的心境。其实,但凡智者,都是孤独的。阮籍、嵇康等,哪一个不是在寂寞中茕茕孑立,踽踽独行?谢建东像是“十年磨一剑”的 “剑客”,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将去往何处。

功夫不负有心人。谢建东的执着和天赋,使得他制作的古琴逐渐得到众多知名琴家的赞誉。一时之间,“龙琴”声名远扬,但问题与困难随之而来。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琴体在温湿度差异大的环境下,容易产生变形或开裂的问题,一直以来,这一难题悬而未决。早年谢建东从事木材研究工作,曾组织相关专家承担木材研究的国家项目,对木材的特性十分了解。谢建东先生通过大量的古琴样本分析,结合传统斫琴文献资料,认为琴材的品质、稳定性是一床合格古琴的关键。于是他创造性地将现代的木材改性技术应用到古琴制作上,采用物理方式,花费四年的时间,改良琴材的品质,降低木材的吸湿性和吸水性,提高尺寸稳定性、生物耐腐性和耐气候性。经过稳定性处理的琴材斫制出的古琴,能够很好地适应南北不同的气候环境,一举解决古琴易塌腰拱背、变形开裂的问题。

谢建东先生在攻克琴材稳定性难关之后,组织众多学者、琴家和相关的技术人员共同研发出“龙人冰弦”。“龙人冰弦”以高强度合成纤维丝、真丝及尼龙丝制作而成,恰好具备了丝弦音色古朴,钢弦耐用稳定的优点,同时克服它们各自的缺点。这一传承中的创新,被著名古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李祥霆先生赞誉为“划时代的贡献”。此外,“龙琴”的髹漆工艺植根于福建深厚的漆艺文化历史,将诸多传统髹漆技艺融入古琴的灰胎、面漆制作中。花费近两年的时间,以确保其工艺品质,使得古琴能够传世。

如今,谢建东先生的“龙琴”得到广泛的认可。每一床“龙琴”均由手工斫制,历经选材、定型、琴面、槽腹、合琴、配件、灰胎、打磨、定徽、安足、面漆、上弦等上百道工序,花费七年的时间斫制而成。“衡量一床古琴的好坏,对于我们来说很简单——好弹好听。”谢建东说。“好弹好听”看似很简单的两个标准,其实背后涉及到诸多古琴制作工艺标准。“好弹”,即指弹奏手感,右手弹弦、左手按弦轻松,不抗指不拍面沙音,且声音反应灵敏,表现力强,有“亲手”感。这与琴弦高低、低头处理等条件有关,而最根本的是取决于琴材的品质、稳定性等因素。“好听”指的是古琴音色,传统衡量音色的标准有“四善”“九德”之说。“四善”即苍、松、脆、滑。“九德”即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谢建东在传统音色审美基础上,总结出龙琴的音色品质要求:1、松而不空,指的是古琴发音的灵敏程度,指起弦动,声音在槽腹内得到充分的振动与共鸣,达到音质具有穿透力但不空洞浮泛的效果。2、亮而不薄,指的是古琴发音清亮且宽厚饱满,好的古琴应是共鸣集中且均匀,每条琴弦的振动都能有着充分的共鸣效果。3、实而不死,指的是古琴发音坚实有力,且具有灵动感。要实现这三点要求,需要对琴材品质、槽腹结构、髹漆工艺等诸多因素有着深刻的理解。为天下好琴者做好琴,是他最大的心愿。 (志禄/文)

责任编辑:一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